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概述: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西方学者还将胎质内的铁含量的多寡作为陶器与瓷器的判定标准,他们认为陶胎含铁等金属杂质较多,颜色较深。瓷胎含铁量较少,颜色较白。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含铁多少并不影响瓷器的性质,只是审美取向不同而已。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例,汝、官、哥、钧、定都曾是皇室御用瓷器。其中前四种都属青瓷产品,胎质的铁含量都超过了西方人所认为瓷器标准,只有定窑属白瓷,胎质的铁含量较低。 定窑也只是在北宋初期被皇室选中,作为官搭民烧的供御之器,不久就因“有芒不堪用”被淘汰出局。 当今陶瓷界对南宋叶真《坦斋笔衡》中所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一说中的“芒”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是指口沿部位无釉,即芒口的意思。芒口是采用覆烧工艺所致。古人为提高生产效率,让有限的窑炉空间装烧更多产品所采取的一种新方法。为皇家烧制瓷器往往不惜工本,只要恢复仰烧或支烧工艺,问题即可解决。我不相信定窑工匠能笨到如此程度,连祖先的仰烧工艺都忘得一干二净,以至落得被皇家淘汰出局的地步?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指釉面光芒明亮的意思。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有道理。它与宋代统治阶级的审美取向有很大关系。综观整个宋代陶瓷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皇家所追崇的是以玉为本的那种温蕴含蓄、幽玄寂谧的审美情趣。汝、官、哥、钧、定,“汝窑为魁”正是这种皇家审美情趣的体现。定窑其釉色有白、紫、黑、绿,多为玻璃釉。釉质晶莹,光可鉴人。与其他青瓷相比,缺乏那种温蕴似玉、精光内涵的玉质感。被皇家淘汰当属自然
收藏
0
上一篇: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 下一篇:釉里红瓷:烧制不易 少见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