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
概述:以上是决定书法价格的主要因素,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买家对一些书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对于书法作品的价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时也要从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收藏的方面来衡量。周全考虑,不打无准备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资到自己喜爱的书法的作品。
书法作为艺术品,它有与其他艺术品相同的价格决定因素,也有一些特殊性。不少人参加拍卖会或到古玩市场观赏书法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么难看的字,还这么贵?一些人也会碰到不少写得很漂亮或很有功力、特色的书法却并没有市场?出现类似情况,说怪也不怪,因为市场对书法的价格判断有它自己的标准。那么决定书法的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
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汉字艺术,好坏自然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继承古人上,是否有扎实的功夫,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础;其二,是是否有独特的面貌。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因此一个书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独特的面貌也是关键因素;其三,作品风格不断有新突破。人是发展的,艺术自然也是境界日新,这方面反映一个书法家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如果作品面貌总是一成不变,其艺术质量断然是不高的。 名气 名气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地位、个人魅力以及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等等。靠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而支撑、积累起来的名气,这类艺术家的作品是依靠艺术创造性而获得的,往往市场具有较为长远的持久性。但书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应而达到的名气,例如各行各业的名人、官员、演艺界明星或是在专业协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她)们中可能因个人爱好喜爱书法,但书法水平并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时期获得市场认可,那是因为人们买他们的书法是看是他(她)们的名气或手中的权利。一旦他(她)们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气削弱后,其书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无人问津了。收藏投资者对此应警惕! 年代性 历史久远是艺术品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但今人谁要拥有一片,那价值也不菲。三国时期陆机因著有《文赋》而在古代文学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复帖》系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名人墨迹。之前也有墨迹流传下来,例如写在竹简、木简、帛等上面的墨迹,大多是记事之用,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也体现了书法一步步发展的轨迹。经常在市面上的唐人写经就为民间所书,因其年代性和史料等价值,根据他们的重要性和尺幅,市场价格都在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当然如果是名家所作,价值更是惊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曾巩的《局事帖》不足一平尺,在2009年秋季拍卖中,拍出了 1.09亿元的天价。创出了当时书法作品的世界最高纪录。当然不是说年代久的作品一定比之后的作品更值钱,还要参考其他因素。 稀缺性 物以稀为贵,在艺术品市场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现代书法作品中,同等名气、同等年代的艺术家,作品相对稀缺,其价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书法作品流传甚多,因此其价格最高不过百万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黄道周,因其书法作品流传相对较少,最高价已过千万元。当代书法作品价格为何一直不高,人们担心书法家的创作量太大有很大关系。不少书法家成名或获奖后,频频走穴,以尽量低价格出售作品。初期,为了铺垫市场还可以,时间长了,必然会严重影响作品价格的逐步增长,也会令收藏投资者望而却步。对当代书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于书法家本身。另一方面还需要经纪机构的参与和运作。并不是稀缺就值钱,还取决于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作品的时代性 书法作品的时代性是指书法作品的风格在一定时期符合主流的推崇,获得大多数的认可,成为当时书风的引领者。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时期都有其主流书风,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时期,“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动全国上下以学习“二王”书法为时尚,不仅当朝搜罗他们的墨迹,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获得了后世历代认可,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影响至今。被尊为行书之祖的《唐集王圣教序》便是怀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从王羲之流传下来的碑帖中,选集而成的。在当时可谓无人不学“二王”,一些学习上有所建树并发展的书法家都获得认可,并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薛稷等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堪称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时期,康熙爱董(董其昌),乾隆好赵(赵孟頫),董赵书风风靡天下。董、赵的书法受到皇帝的喜爱,他们的书体被衍生成为了清代科举考试的规范体例,一时全国学习他的书法成风,不仅成为获取功名的敲门砖,也是市场中的香饽饽,洛阳纸贵。学习他们的书法的佼佼者,也流传于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陈奕禧等。 作品的来源 艺术品的价格高了,自然就有赝品出现,自古以来,对作品来源考究都很注重。那些来源清晰、流传有绪的作品往往都能拍出高价。对于古代、近现代书法而言,人们对作品来源的依据有:自古以来的流传有绪;知名鉴定家的印章、题跋;名人的题跋;著名鉴赏书籍、画册的收录和纳入名人的收藏;艺术家后辈、亲属的确认等等。当然这些依据也不能保证作品100%的准确。所以历来鉴定工作都是一项艰难地事情,例如诞生于乾隆年间的《石渠宝笈》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经过后世鉴定大家的认真考证,也有一些被认定为赝品。但这也没影响这部书的重要性,目前拍卖市场的不少高价作品,均出自于该书收录的作品。知名鉴定家的印章、题跋和名人的题跋也是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博物馆和拍卖会等地方看到的历代不少名家的作品都能看到一路流传下来所钤上的名人收藏印章和一些名家的题跋。知名人士的收藏也是作品受到追捧的又一个重要参考。这从目前各拍卖公司设立的以收藏名人名字、书斋名而命名的专场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专场中的作品与同类作品相比,不仅成交价格高,而且成交率也很高,甚至达到100%。2010年秋季,北京匡时为成立5周年推出的墨林精舍藏近现代书画专场,73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价4,724.8万元。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拍卖公司在这类专场中,塞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读者不可不细查。还有一些不法者,会印制一些过去的画册,收录赝品,进而蒙蔽收藏投资者。鉴定近现代书法作品,通过请书法家的后辈、亲属确认,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当代书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为,但与古代、近现代书法作品,当代书法的鉴定相对难度小些。对于当代书法的作品来源,依据主要包括:艺术家的合影和确认;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画册;与知名画廊画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题跋;与艺术家交往的当事人和艺术家后辈、亲属的确认等等。通过这些途径的综合判断,基本能辨认作品的真伪。为了免除鉴定的烦恼,许多人迷信于艺术家所作作品与艺术家本人的合影,这个也需要谨慎看待。一些通过电脑制作也能达到很逼真的状态。那些经过市场多年历练的个人和品牌较好的画廊等机构也能在作品的来源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当然,对于作品来源的研究很重要,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最终还体现在作品本身和你对它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可程度。 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质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质是书法作品的载体如纸、墨、印章等。书法发展也伴随着材质的发展。书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后有了帛、绢,再后来有了宣纸。墨也如是,从朱砂、松烟墨到后来各种特色的制墨,对书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印章的发展历程也是波澜壮阔,钤印对书法作品的好坏也至关重要。同等条件下,品相越好、材质越高的作品越值钱,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书法、圣旨在目前市场是价格颇高,除书法本身之外,还在于大家追慕皇帝的贵气和圣旨所承载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书写的材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对收藏投资来说,对艺术品的保存和保管和材质的鉴别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则也会严重影响你手中作品的价值。 以上是决定书法价格的主要因素,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买家对一些书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对于书法作品的价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时也要从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收藏的方面来衡量。周全考虑,不打无准备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资到自己喜爱的书法的作品。
收藏
0
上一篇:书法作品收藏不得不知的常识 下一篇:投资书画时的价格确定 |